• 旅游投诉趋势上升 导游越来越黑消费者越来越无助
  • 来源:http://www.xiakeyou.cn 编辑: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:2012-3-18 点击:
  • 柬埔寨吴哥窟



    荷兰风车



    编者按

    在刚刚过去的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日中,各地对旅游消费方面的投诉,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。尤其导游领队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,更是许多驴友诟病的靶子。以至于有些旅游公司欲用重典严惩不诚信的员工。

    领队导游存在的问题,是他们个人素质的问题,还是他们的工作无“法”可依的问题,又或是更复杂的问题,希望有兴趣的读者,能够参加到本版的《导游服务大家谈》,共同参与讨论,推动旅游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。

    事件回放

    今年的元旦春节期间,我分别去柬埔寨和南非两个国家旅游,参团的是同一家旅行社,国内排名很靠前。两趟走下来,食宿交通购物等“硬指标”可以给出八九十分;而领队和导游的“软实力”则不敢恭维了。

    导游不开口不知有木有

    先说春节到南非。20多个小时飞机加转机,夜抵约翰内斯堡。地接社导游,一个年轻姑娘,热情地招呼着众团友,让大家抓紧时间放松休息,“明天再给大家讲南非”。

    第二天,先去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。一路上,这位“地陪”没按常规概括介绍南非的历史地理、风土人情,每到一个旅游景点,也不做任何讲解。旁边,别家地接社的导游,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南非的故事。我们团友的不满情绪开始聚集。

    第三天,前往克鲁格野生动物国家公园,旅行车程大约6个多小时。启程伊始,“地陪”掏出几片纸念起来,念的好像是从某个搜索引擎抄下来的“南非简介”什么的。可能昨晚没做“功课”,早上也没临阵磨枪,纸上的文字不太熟悉,念得结结巴巴。很快就招来一片呵斥声,“导游还有照本宣科念导游词的,真新鲜”,“别念了,别念了,还不如小琪琪(团里的7岁小朋友)念的好呢……”坐在前排的几位团友开始逼问“地陪”,很快就摸到了情况:“地陪”没有《导游证》。有的游客就不干了,质问北京总社随团的领队:“你们旅行社怎么搞的,让一个没有导游资质的人来带团?”

    领队比较有经验,先是诚恳地道歉,后又决定提高全团在克鲁格的住宿档次,暂时稀释了团友们越积越浓的怨气。

    第五天,我们飞到南非南部,换了一位导游,一位英俊小伙儿,上来就讲沿途旅游景点的特点,满口承诺在今后的几天,将向大家逐一介绍南非的三件宝“钻石、曼德拉和红酒”。团友们兴奋了,“总算碰上个真正的导游”。

    然而,好心情也就维持了一天,随后的日子里,导游并未展示出他的知识水平,漫长的旅途中,车厢还是那么静。他有时跟前排几位聊聊天,后排的小团友多次大声嚷嚷:“导游叔叔,拿起麦克风来!”导游自称研究红酒多年,却讲的错误百出,而景点的介绍,导游则是“言太简、意不赅”。直到我们离开南非,再没听到他提及南非的国宝级人物曼德拉的名字。在此期间,还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,如:重要旅游点的翻译错误、讲解南非的国情不够规范、引导旅客购物不注重法律……我们不禁想问:导游的工作程序和解说内容,旅行总社该负多大的责任?

    导游乱开口惊倒众驴友

    南非团的领队说过,春节出国团队太多,地接社忙不过来,导游容易出现问题。那么,元旦前的去年12月18日去柬埔寨,不算是扎堆出行吧。不幸的是导游依然让旅客失望。

    我们是专机赴吴哥窟一地游。飞机上挤满了各个旅行社的游客。其他团的领队在飞机上非常活跃,跑前跑后照顾老弱,抓紧时间给每一位团友填写着柬埔寨《入境表》。独独不见我们的领队。等到下飞机,领队告诉大家,一部分人的入境表她已经帮填了;另一部分人需要自己填。入境过关时,没填表的团友手忙脚乱,急着找笔找桌子找眼镜;另一些“被填”完的,也是心急忙慌,他们排到海关才得知,领队帮助填好的《入境表》过时了,需要重填柬埔寨新近印发的表格。

    柬埔寨的地接导游更为有趣,讲起游览景点“惜语如金”;谈到自己和家人在红色高棉时代的悲惨遭遇又“口若悬河”。四天的旅程,不断听到导游在埋怨“联合国限制在吴哥窟周边盖厕所”、“联合国不许在景点附近新建房屋”。让游客弄不清,联合国在柬埔寨干什么,到底是出钱出人帮柬埔寨保护历史文物,还是在给柬埔寨人民添麻烦。更离谱的是,导游一本正经地大讲特讲“文革”期间的中柬往事:“周恩来当年去法国留学时,跟西哈努克是同学,所以……”讲得我们一头雾水:咱们的总理比亲王大出足足24岁,何时变成了同窗?

    中国自古就有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一说,现代游客对导游的期待,不啻对万里路上的一位老师的期待。无论谁摊上这类的导游,都会气不打一处来。难怪我们南非旅行团一位年轻的妈妈多次咬牙发狠:我回去一定要投诉你们!

    导游服务有路可走

    她回国以后告没告,我无从知晓。却生出一个问题,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:旅游是一种商品,导游的服务品质是整个旅游品质的重要一部分。导游的行为规范有没有什么标准呢?

    早在2002年7月,国家旅游局就正式发布了《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》。其中有关导游的部分,依据的是1996年实施的《导游服务质量标准》中第三章和第四章。第三章是对“全陪”工作的要求。包括准备工作、首站接团、进驻饭店、核定日程、各站服务、离站服务、途中服务、送站服务、善后工作,每个环节的标准明确而细致。第四章是对“地陪”的要求,全章共十一节,比第三章更精细。单单讲解的要求就有:旅游者刚抵达,在“行车过程中,地陪应向旅游团致欢迎辞并介绍本地概况”;参观游览过程中,导游“应使旅游者详细了解参观游览对象的特色、历史背景等及其他感兴趣的问题。”该章节的规定甚至细到,导游在“前往景点的途中”、在“抵达景点前”和在“抵达景点时”,应该讲景点的哪些内容,以及应该如何讲。

    除此以外,第四章的其他部分还规定了旅游者在就餐、购物、文娱活动时,导游们该尽的义务。真可谓不厌其详、面面俱到。

    观点议论

    导游失职有法难依

    《导游服务质量标准》虽然比较“标准”,但是,仍然存在缺憾:其一,制定时间太早,不能适应新形势;其二,具体条文文不对题;其三,此标准是国家标准,却由一家旅游企业代为起草;其四,缺少违规后的具体问责处罚措施。

    该标准出台的1996年,出境游其实还没有完全放开。正如当时分管外事的副总理所言:“对公民出国旅游,国家是严格控制的。”当年,因私出境总人数不过242万,探亲、留学占去相当部分,纯粹旅游的少之又少。而2011年我国出境旅游高达7000万人次,增长了几十倍;全年消费690亿美元,成为一块举世瞩目的大蛋糕。旅游者的层次不断地细分;旅游者的期望不断地提升,而服务标准还停留在十多年前。

    更何况,2002年制定的《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》中,关于导游的要求,都以1996年的《导游服务质量标准》为基点,许多段落已经题文不符。如后文的第三章的“全陪”一职,目前在各大旅行社基本都没有了,均被“领队”所代替,而在前文中,领队另有定义和要求。再比如,后文中导游的定义,仅限于持有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资格证书”的人员,不包括“境外导游”,等等。

    1996年,制定GB(国家标准)打头的《导游服务质量标准》时,起草单位并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,而是一家旅游企业,到了2002年,在制定《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》时,具体起草者是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与广州的一家旅游企业。真难想象,一种商品的质量仅由它的生产部门——只有一家来制定标准,消费者怎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
    2月13日,国内著名的旅游企业——中青旅正式启动“2012诚信年”活动,并发布旅游投诉指数。总裁张立军表示,“今年我们要采取领队导游诚信问题一票否决制,设立旅游监督员,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等措施达到提升诚信的目的”。获此消息,我突发奇想:假如(仅仅是假如)本文提到的导游和领队都是中青旅的麾下,张总裁认为该如何处置此事?是由旅行社对涉事的导游一票否决,还是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拥有众多失职导游的旅行社一票否决?(文/曾晓明摄/董淑萍)

  上海工商 

申明: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,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立即删除,若未提出,我们将视为认可!我们一直在努力